解析
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庶兄微子启、箕子和王子比干谏而不听,微子逃走、箕子佯狂为奴。王子比干以强谏故,被剖腹而死。孔子称他们为“殷之三仁”。 周武王灭商后,访微子与箕子,并找到了他们。本篇所记即周武王问箕子洪范九等、微子建宋及宋国的兴衰史。
箕子在回答武王询问时说道:天子如果英明、谦恭、通达、能深谋远虑、政务清明,那么,雨、晴、暖、寒、风五种自然现象便会都具备,并按一定规律发生,庄稼就会茂盛,人民就会富裕,国家就会安定。否则,天子如果急躁、糊涂、狂妄、贪图享乐,那么,雨、晴、 暖、寒、风五种自然现象就要违反常规发生,或一种现象过多,或一种现象极缺,年成就歉收,人民就贫困,国家就动乱。在君主有无上权力的封建专制时代,这种天人感应、天责思想无疑对君主是个约束,有积极意义。它可以限制君主恶行的无限膨胀,引导君主积善成德、施行仁政、广布恩惠,监督君主检查过失、改正错误。这种天责思想在以后的政治生活中常常起作用。例如,宋湣公九年,宋国洪水成灾,湣公就曾自责说,这是因为他不能侍奉鬼神,造成政治不修明的缘故。汉成帝时,水灾,火灾、日蚀、地震、陨星坠落等等连续发生,成帝便认为“天著变异,以显朕郵,朕甚惧焉”,并多次发布诏令,让群臣、公卿“陈朕过失、无有所讳”。汉哀帝时,发生水灾、地动后,哀帝也自责道:“ 朕之不德,民反蒙辜,朕甚惧焉。”并“赐死者棺钱,人三千”,“民无出今年租赋”等等。当然,这种天责思想的效用也极有限,在那些无法无天、昏庸无道的君主在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殷纣就上不畏天、下不畏民、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只知迷恋女色。步纣王后尘、被诸侯称为“桀宋”的宋君偃竟用牛皮袋盛着血悬挂起来射击,称为“射天”。他们共同的一点是无所畏惧、为所欲为、残害直言相谏的忠良,都得到应有的惩罚。
读过该篇,掩卷之后仍使人不能忘怀的悲愤来自于比干的惨死。比干认为君主有过,臣应用死直言规劝,才能免使百姓受害。但纣王丧尽天良地杀死比干,挖出心验证圣人是否“心有七窍”。比干死得何其惨痛、悲壮!他的死绝非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他的死更加暴露了纣王的残忍,使人们认清纣王的真正面目。在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中,这样无畏的忠良屡见不鲜。他们用生命、用鲜血在漫长黑暗的专制主义道路上树起一座座鲜亮闪烁的路标,指示人们推翻暴君统治、迈上新的里程。
宋襄公为了保全仁义,在战斗中坐失一个又一个良机,终于落得大败而归、身受重伤而死的结局。这种蠢猪式的仁义成为后人的笑柄,确是空前绝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