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文典籍 > 百战奇略 > 百战奇略.夜战

夜战

作者:刘基

  凡与敌夜战,须多用火鼓,所以变乱敌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备我之计,则胜。法曰:「夜战多火鼓。」

  春秋,越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为左右二军,乘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分兵御之。越子率中军潜涉,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

参考翻译

译文
  大凡夜间对敌作战,必须多多利用火光和鼓声,以便扰乱敌人的视听,使它不知采取什么计策防备我军。这样,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夜间作战要多用火光和鼓声(来迷惑敌人)。”春秋时期,越国进攻吴国,吴军凭据笠泽进行防御,与越军隔水对峙。越王勾践把越军部分兵力编成左右两军,乘着夜暗击鼓呐喊而交错前进,吴王夫差则分兵防御。于是,越王亲率中军主力,悄悄渡过笠泽,直趋吴军主力而击鼓进攻,吴军大乱,越军一举而打败吴军。

点击查看详情

参考赏析

解析
  本篇以《夜战》为题,旨在阐述夜间作战如何迷惑敌人的问题。它认为,夜间作战,要用火光和鼓声来扰乱敌人的视觉和听觉,使其无法观察我军的真实情况和想出对付我的办法,这样就能战胜敌人。用“火鼓”扰乱敌人的视听,也是“示形”惑敌的方法之一。夜间作战,不便于观察,利用火光和鼓声,既可以收到迷惑敌人的作用,又可以达到声其东而击其西的目的。因此,这在古代战争中,是常为兵家用以实施佯动制敌的一种有效战法。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进攻吴国的笠泽之战,就是体现用“火鼓”惑敌战法的一个成功战例。当时,越吴两军隔水对阵,越王勾践利用夜暗,以小分队,鸣鼓呐喊,实施左右两翼佯攻;吴王夫差误认为越军两路渡水进攻,随即分兵两路迎战。勾践乘吴军兵力分散之隙,亲率越军主力,偷偷渡过笠泽,出其不意地向吴军要害部位的中军,展开猛烈进攻,一举而败吴军,为此后灭亡吴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点击查看详情

作者介绍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