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文典籍 > 百战奇略 > 百战奇略.利战

利战

作者:刘基

  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其军可败。法曰:「利而诱之。」

  春秋,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参考翻译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敌将愚顽而不知机变,可以用小利来引诱它上钩;敌人贪图小利而不晓危害,可以埋设伏兵来袭击它。这样,敌人就可以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敌人贪婪好利,就用小利引诱它。”春秋时期,楚国进攻绞国,军队进驻于绞城之南门。楚国的莫敖屈瑕向楚王建议说:“绞国地小而人轻佻,轻佻就缺少谋略。因此,请大王派出一些不设卫兵保护的砍柴人,以此来引诱绞人就范。”楚王采纳了屈瑕的建议。这样,绞军便轻而易举地捕获了楚军三十名砍柴人。第二天,绞军又争相出城,于山中追逐楚军砍柴人。楚军预先守候在绞城北门,并埋设伏兵于山下,结果大败绞军,与绞国签订了城下之盟而胜利回国。

点击查看详情

参考赏析

解析
  本篇以《利战》为题,乃取“利诱”之义,与后《饵战》篇,都是旨在阐述对敌作战中如何“设饵诱敌”就范的问题。它主张,对于“愚而不知变”、“贪利而不知害”的愚顽贪婪之敌,“可诱之以利”,击之以伏兵。这样,就可以打败它。本篇所引“利而诱之”一语,乃孙子“诡道十二法”之一。以利引诱贪利之敌就范,这在古代作战中,是为兵家经常采用的克敌制胜的有效战法。春秋时期,发生在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的楚伐绞之战,就是采用此种战法取胜的一个战例。当时,楚军进至绞国都城南门,为了尽快战胜绞军,莫敖屈瑕针对“绞小而轻,轻而寡谋”的弱点,建议派出不设兵保卫的采樵役徒以引诱绞人上钩,为楚武王所欣然采纳。绞人果然中计上当,抓获楚军的采樵役徒三十人回城。绞人自以为得计,第二天又争相出城,不遗余力地追逐楚军采樵役徒于山中。楚军预先设伏兵于山下,并以兵堵守其都城北门,切断了绞城的内外联系,遂乘绞兵散乱不备之隙而大败之,迫使绞国求和而“为城下之盟”(见《左传·桓公十二年》)。显而易见,从敌情实际出发,依据绞兵“轻而寡谋”的弱点,采用“利而诱之”的战法,这恰是楚军得以顺利战胜绞兵的重要原因。

点击查看详情

作者介绍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