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文典籍 > 将苑 > 将苑.假权

假权

作者:诸葛亮

  夫将者,人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而上不假之以赏罚,是犹束猿猱之手,而责之以腾捷;胶离娄之目,而使之辨青黄,不可得也。若赏移在权臣,罚不由主将,人苟自利,谁怀斗心?虽伊、吕之谋,韩白之功,而不能自卫也。故孙武曰:“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亚夫曰:“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

参考翻译

译文
  将帅是军队中的关键。他悬系着千万士卒的性命,关系着战争的胜败结局,左右着国家命运的盛衰兴亡。如果君主不把指挥军队的权力全部交给将帅,就好象用绳索捆住猿猴的手足却斥令它快速地攀爬树木,跳跃飞奔,又好象用胶带粘贴人的双眼,却要求他辨别各种颜色,这都是不可行的事情。如果赏罚大权被权贵所操纵,主将没有任何可以自主的权力,上下必然会被私心、利力所笼罩,人苟且于私利,就没有人会为国家效命,更没有旺盛的斗志。那么,就是有伊尹、吕不韦那样出类拔萃的才智,有韩信、白起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自保。所以,孙武说:“将帅一旦领兵作战,一概不从君命”。亚夫也讲:“在军中,只有将帅的命令可听,没有听见君主的诏令”。

点击查看详情

参考赏析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兵权问题。这个问题,诸葛亮在《将苑》的第一篇文章《兵权》中,已有论述,不过侧重点不同:《兵权》论述的是统兵之权,是总的指挥权;《假权》一文着重论述的是临阵指挥之权,强调“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要求保证将领临阵指挥的全权。文章一开头就用了三个排句,突出说明这个指挥权关系重大。接着,文章又用比喻加以论证,最后还引用孙武和周亚夫这样杰出的军事家的名言加以证明,可见诸葛亮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也确实太重要了,诸葛亮自己就有切身之痛。当他四出祁山,好不容易连胜司马懿,打出了大好形势时,后主刘禅却听信宦官的谗言,下旨召回诸葛亮,意欲削权防变。诸葛亮无奈撤兵,结果功号一篑,白白葬送了大好形势。最终诸葛亮没能征服中原,抱撼而死。授予将领全权,确实是用兵的根本。

点击查看详情

作者介绍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