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文典籍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甲乙经.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作者:皇甫谧

  黄帝问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对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曰∶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知各几何?曰∶头(一作颈)之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一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参(又作三,又作终)折。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 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 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 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一作寸),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二寸。(一作三寸。)两颧之间广九寸半(《九墟》作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半,两髀之间广六寸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项发以下至脊骨长三寸半(一作二寸),脊骨以下至尾 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七奇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节下至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经脉之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乃经之长短也。

  曰∶愿闻六腑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曰∶谷之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一作二)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叶(一作迭,下同)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反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一作三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附(一作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积(一作脊)上下僻,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

  曰∶人不食七日而死者何也?曰∶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者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 悍滑疾。下焦下溉,泄诸小肠。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肠虚,肠满则胃虚,更满更虚,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常留谷二斗四升,水一斗五升。故人一日再至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饮不食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七日死矣。

参考翻译

参考赏析

作者介绍

皇甫谧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1-2]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