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文典籍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甲乙经.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

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

作者:皇甫谧

  黄帝问曰∶有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对曰∶病名曰胆瘅。夫胆者,中精之腑(《素问》无此句),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胆(《素问》下有虚字)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善怒而欲食,言益少,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阴(《太素》作少阳)。短气心痹,悲怒逆气,怒,狂易,鱼际主之。心痛善悲,厥逆,悬心如饥之状,心淡淡而惊,大陵及间使,面尽热,渴,行间主之。脾虚令人病寒不乐,好太息,商丘主之。色苍苍然,太息,如将死状,振寒搜白,便难,中封主之。心如悬,哀而乱,善恐,嗌内肿,心惕惕恐,如人将捕之,多HT 出,喘,少气,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惊,善悲不乐,如堕坠,汗不出,面尘黑,病饮不欲食,照海主之。胆眩寒厥,手臂痛,善惊忘言,面赤泣出,腋门主之。大惊乳痛,梁丘主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其俞。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水(《灵枢》作宿汁),心下淡淡,善恐,如人将捕之,嗌中 然,数咳唾,候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汁,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逆,则刺足少阳血络以闭胆逆,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参考翻译

参考赏析

作者介绍

皇甫谧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1-2]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