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文典籍 > 千金方 > 千金方.鼻病第二

鼻病第二

作者:孙思邈

  (论一首,方五十五首,灸法六首)

  治鼻塞,脑冷,清涕出方。

  通草 辛夷(各半两) 细辛 甘遂(一作甘草) 桂心 川芎 附子(各一两)

  上七味末之,蜜丸,绵裹纳鼻中,密封塞,勿令气泄,丸如大麻子,稍加微觉小痛,捣姜为丸即愈,用白狗胆汁和之,更佳。

  治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细辛 蜀椒 干姜 川芎 吴茱萸 附子(各十八铢) 桂心(一两) 皂荚屑(半两)

  猪膏(一升)

  上九味 咀,以绵裹,苦酒渍一宿,取猪膏煎,以附子色黄为度,去滓,绵裹纳鼻孔中,并摩鼻上。涕出不止,灸鼻两孔与柱齐七壮。

  治鼻塞窒香膏方。

  白芷 川芎 通草(各十八铢) 当归 细辛 莽草(《短剧》并《翼》作薰草) 辛夷(各三十铢)

  上七味 咀,以苦酒渍一宿,以不中水猪肪一升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黄膏成,去滓,绵沾如枣核大,纳鼻中,日三(《短剧》加桂心十八铢)。

  治鼻不利香膏方。

  当归 薰草(《古今录验》用木香) 通草 细辛 蕤仁(各十八铢) 川芎 白芷(各半两) 羊髓(四两猪脂亦得)

  上八味 咀,以微火合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大,纳鼻中,日二。先患热后鼻中生赤烂疮者,以黄芩、栀子代当归、细辛。

  治鼻窒,气息不通方。

  小蓟一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又方 瓜蒂末少许吹鼻中,亦可绵裹塞鼻中。

  又方 槐叶(五升) 葱白(切一升) 豉(一合)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清水出不止方。

  取当道车辗过蒺藜一把,捣,以水三升煎取熟,先仰卧,使人满口含取一合汁,灌鼻中,使入不过,再度大嚏,必出一两个息肉,似赤蛹,(一方有黄连等分同煎。

  治鼻 方。

  通草 细辛 附子上三味各等分末之,以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

  又方 甘遂 通草 细辛 附子(等分上四味末之,以白雄犬胆和为丸,如枣核大,绵裹纳鼻中。辛热涕出,四五升瘥。亦治息肉。

  又方 炙皂荚末之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

  又方 干姜末蜜和,塞鼻中,吹亦佳。

  又方 铁锁磨石,取末,以猪脂和,绵裹纳之,经日,肉出瘥。

  又方 以马新屎汁,仰头含满口,灌鼻中。

  又方 伏面临床前,以新汲冷水淋玉枕上,后以瓜蒂末,绵裹塞之。

  治 鼻有息肉,不闻香臭方。

  瓜丁 细辛上二味各等分末之,以绵裹如豆大许,塞鼻中,须臾即通。

  通草散方
  治鼻中息肉不通利。

  通草(半两) 矾石(一两) 真珠(一两)

  上三味末之,捻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着绵头,纳鼻中,日三易之。一方有桂心、细辛各一两,同前捣末和,使之。

  治鼽鼻、鼻中息肉不得息方。

  矾石(六铢) 藜芦(六铢) 瓜蒂(二七枚) 附子(十一铢)

  上四味各捣筛,合和,以小竹管吹药如小豆许于鼻孔中,以绵絮塞鼻中,日再,以愈为度(《古今录验》葶苈半两)。

  治鼻中息肉方。

  炙 皮末,绵裹塞之三日。

  又方 细筛釜底墨,水服之三五日。

  治鼻中息肉不闻香臭方。

  烧矾石末,以面脂和,绵裹着鼻中,数日息肉随药消落。

  又方 末瓜丁如小豆许,吹入鼻中必消,如此三数度。

  又方 细辛 釜底墨上二味末之,水和,服方寸匕。

  又方 绵裹瓜蒂末塞鼻中。

  治鼻中息肉梁起,羊肺散方。

  羊肺(一具干之) 白术(四两) 苁蓉 通草 干姜 川芎(各二两)

  上六味末之,食后以米饮服五分匕,加至方寸匕。

  又方 通草(十三铢) 真珠(六铢) 矾石 细辛(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捻绵如枣核,沾散如小豆,并绵纳鼻中,日再三。鼻中息肉,灸上星三百壮,穴在直鼻入发际一寸。

  又灸挟上星两旁相去三寸,各一百壮。

  治鼻中生疮方。

  烧祀灶饭末,以敷鼻中。

  又方 烧故马绊末,敷鼻中。

  又方 偷孝子帽以拭之。

  又方 乌牛耳垢敷之。

  又方 以牛鼻津敷之。

  又方 捣杏仁乳敷之,亦烧核,压取油,敷之。

  又方 烧牛、狗骨灰,以腊月猪脂和,敷之。

  治疳虫蚀鼻生疮方。

  烧铜箸头,以醋淬之数过,取酢敷之,又以人屎灰涂之,瘥。

  治鼻痛方。

  常以油涂鼻内外,酥亦得。

  治卒食物,从鼻中缩入脑中,介介痛不出方

  牛脂若羊脂如指头大,纳鼻中,以鼻吸取脂,须臾脂消,则物逐脂俱出也。

  论曰∶鼻头微白者亡血,设令微赤非时者死,病患色白者皆亡血也。凡时行衄不宜断之,如一、二升以上,恐多者可断,即以龙骨末吹之。九窍出血者,皆用吹之。

  治大便出血,及口鼻皆出血,血上胸心,气急,此是劳热所致方。

  生地黄(八两) 蒲黄(一升) 地骨皮(五两) 黄芩 芍药 生竹茹(各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

  凡吐血、衄血、溺血,皆脏气虚、膈气伤或起惊悸,治之方。

  生竹皮(一升) 芍药(二两) 川芎 当归 桂心 甘草(各一两) 黄芩(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三升下药,煎取二升,分三服。

  治衄血方。

  伏龙肝(二枚如鸡子大) 生地黄(六两) 川芎(一两) 桂心(三两) 细辛(六铢) 白芷?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酒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生地黄汤
  主衄方。

  生地黄(八两) 黄芩(一两) 阿胶(二两) 柏叶(一把) 甘草(二两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煎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生地黄三斤(切) 阿胶二两 蒲黄六合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鼻出血不止方。

  干地黄 栀子 甘草(等分)

  上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如鼻疼者,加豉一合;鼻有风热者,以葱涕和服如梧子五丸。

  治鼻衄方。

  地黄汁五合,煮取四合,空腹服之,忌酒炙肉,且服粳米饮。

  又方 饮小蓟汁。

  又方 以冷水净漱口,含水以芦管吹二孔中,即止。

  又方 取乱发五两,烧作灰,以管吹鼻中枣核大。不止,益吹之,以血断止。并水服方寸匕,日三,甚者夜二。已困不识人者,服亦佳。

  又方 取人屎尖烧灰,水服并吹少许鼻中,止。

  又方 五月五日取人屎,烧作灰,冷水服五分匕。

  又方 以胶贴鼻头上,至顶及发际三寸,止。

  又方 新马屎汁灌鼻中,及饮之。

  又方 以湿布敷胸上。

  又方 淳醋和土涂阴囊上,干,易之。

  又方 韭根葱根取汁,悬头着一枣大纳鼻中,少时更着,两三度瘥,葱白捣汁亦得。

  治鼻出血不止方。

  捣楮叶汁,饮三升,大良。

  又方 张弓令弦向上,病儿仰卧枕,弦放,四体如常卧法,衄时痒痒,便灸足大趾节横理三毛中十壮,剧者百壮,衄不止,灸之,并治阴卵肿。

  灸风府一穴四壮,不止,又灸。

  又 灸涌泉二穴各百壮。

参考翻译

参考赏析

作者介绍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家思想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