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臭漏腋第五
作者:孙思邈
(论一首 方十五首)
论曰∶有天生胡臭,有为人所染臭者。天生臭者难治,为人所染者易治。然须三年醋,敷矾石散勿止,并服五香丸,乃可得瘥。勿谓一度敷药即瘥,只一敷时暂得一瘥耳。(五香丸见前第六卷中。)凡胡臭人通忌食芸薹、五辛、治之终身不瘥。
锻石散
治胡臭方。
锻石(一升) 枫香(一作沉香) 丁香 熏陆香 青木香(各二两) 矾石(四两) 橘皮 阳起石(各三两)
上八味,治下筛,以绵作篆子粗如指,长四寸,展取药篆上,以绢囊盛着腋下,先以布揩令痛,然后夹之。
又方 以三年苦酢和锻石敷之。
治胡臭方∶
辛夷 芎 细辛 杜蘅 本(各二分)
上五味, 咀,以醇苦酒渍一宿,煎取汁敷之,欲敷取临卧时,以瘥为度。
又方 青木香 附子 锻石(各一两) 矾石(半两)
上四味,为散,着粉中,常粉之。
又方 赤铜屑以酢和银器中,炒极热布裹熨腋下,冷复易。
又方 槲叶切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洗腋下,即以白苦瓠烧令烟出熏之,数数作用。
又方 辛夷 细辛 芎 青木香(各四分)
上四味,治下筛,熏竟粉之。
又方 马齿菜一束捣碎,以蜜和作团,以绢袋盛之,以泥纸裹浓半寸曝干,以火烧熟,破取,更以少许蜜和使热,勿令冷,先以生布揩之,夹药腋下,痛久忍之不能,然后以手勒两又方 牛脂 胡粉(等分)
上二味,煎令可丸,涂腋下一宿即愈,不过三剂。
又方 伏龙肝作泥敷之。
六物散
治漏腋,腋下及足心手掌阴下股里,常如汗湿臭者方。
干枸杞根 干蔷薇根 甘草(各半两) 商陆根 胡粉 滑石(各一两)
上件药,治下筛,以苦酒少少和涂,当微汗出,易衣复更涂上,不过三着便愈,或一年复发,发复涂之。
又方 水银 胡粉(《外台》作粉霜)
上二味,以面脂研和涂之,良验。
又方 锻石(三升) 银屑(一升,一作铜屑)
上二味,合和,绢囊盛,汗出粉之佳。
又方 黄矾石烧令汁尽,治为末,以绢袋盛粉之即瘥。
又方 正旦以尿洗腋下,神妙。
参考翻译
参考赏析
作者介绍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家思想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