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文典籍 > 千金方 > 千金方.黄帝杂忌法第七

黄帝杂忌法第七

作者:孙思邈

  旦起目不开洗面,令人目涩失明饶泪。清旦常言善事,勿恶言,勿闻恶事,勿嗔怒,勿叱咄呼,勿嗟叹,勿唱奈何,勿立膝坐而交臂膝上,勿令发覆面,皆不祥。勿举足向火,勿对灶骂詈,凡行立坐勿背日吉,勿面北坐久思,不祥。起凡欲行,常存魁纲在头上,所向皆吉。若征战,存斗柄在前以指敌吉。勿面北冠带凶,勿向西北唾,犯魁纲神凶。勿咳唾,唾不用远,成肺病,令人手足重,及背痛、咳嗽。勿向西北大小便,勿杀龟蛇,勿怒目视日月,善令人失明。行及乘马不用回顾;凡过神庙,慎勿辄入,入必恭敬,不得举目恣意顾瞻,亦不得返首顾视神庙。见龙蛇,勿与心惊怪,亦勿注意瞻视。忽见鬼怪变异之物,即强抑之勿怪。又路行于众中见殊妙美女,慎勿熟视而爱之,此当魑魅之物,无问空山旷野,稠人广众之中,皆亦如之。凡山水有沙虱处,勿在中浴,害人。欲渡者,随驴马后急渡,不伤人。

  有水弩处,射人影即死。欲渡水者,以物打水,其弩即散,急渡不伤人。诸山有孔穴,入采宝者,唯三月、九月,余月山闭气交,犯之死。凡空腹不用见尸臭气入鼻,舌上白起,口常臭,欲见尸者,皆须饮酒见之,能辟毒。远行触热,途中逢河勿洗面,生乌 。

参考翻译

参考赏析

作者介绍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家思想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