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参考翻译
参考赏析
- 创作背景
-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首诗即是与同僚李栖筠的酬和之作。当时值封常清受降回军之后,北庭一带暂时安定无事。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期间幕府中闲静的生活。
- 赏析
-
诗的首联中“日无事”、“只是闲”从两个方面点出“闲”字。“日”、“只”都对“闲”加以强调。“闲”是此诗所写的主要内容,也是此诗的基本情调,以疏谈的笔调引起全诗。
诗的中间四句用公府所见所闻的景物写闲静生活和闲适情调。“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这两句写公府之内景物。无人频繁往来,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见“公府日无事”,而诗人得以有足够时间对柱础间的草根、门关上的苔色作细致观察,可见“吾辈只是闲”这两句上句从形着笔,下句从色落墨,一“侵”一“上”,写出草根、青苔潜移默化的发展形态,刻画极细致入微。“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这两句写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写飞鸟并不直接去写,却以鸟影掠过砚水来写,由府内自然转到府外,手法很高明。而用一“饮”字,把鸟影掠过砚水好似啄水的形态写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这种闲情是只在“无事”时才有的。后—句用“卷帘”把诗人的视线由府内转到府外,与上句是同样巧妙的手法。而晴空之下,满目青山,场面却是松开阔极有边塞特征的。这种逸致也是“无事”时才有的。上下两句,由近及远,一动一静,均突出了闲静情趣。
诗的最后两句承上文写乡思:“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能在边地字斟句酌,从容吟诗,仍流露“闲”字,而新诗未足即被乡梦打断,写“闲”中乡思愈切,十分符合闲居异地的生活情调。
这首诗以“闲”字为贯串全诗的线索,而以乡思作结,中间四句写闲居所见景物,写近景则刻画入微,写远景则场面开阔,笔法轻松疏谈。
岑参热门诗词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玉门关盖将军歌
-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
-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
-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唐代的诗人
朱景玄 白居易 杜甫 李白 李商隐 刘禹锡 杜牧 王维 贾岛 柳宗元 李贺 武则天 方干 韩愈 元稹 李端 王昌龄 杨炯 岑参 权德舆
热门诗人
猜您喜欢的诗人
刘过 陈陶 张元干 戎昱 毛文锡 白朴 揭傒斯 朱服 赵明道 张叔良 宋湘 邹应博 易祓 方文 杜淹 刘夷道 任昱 阮元 宋齐丘 王播